正在建设中的功德碑廊
扬州装饰网了解到,近日,蜀冈之上的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后的日湖边上,一座纯木结构的仿唐风格的长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,这就是恢复重建的大明寺功德碑廊,将于年底正式竣工。大明寺方丈能修表示,
重建仿唐功德碑廊
将唐文化区域串成一体
寺庙里建功德碑,布施款者在碑上留功德芳名,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传统。去年大明寺整体环境提升工程中,原有功德碑拆除了。现在择地重建,规模更大,就是为了感谢市民的捐赠和关心,让功德主更受尊敬,让功德流芳。
在施工现场,可以看到在唐式鉴真纪念堂的背后,本来封闭的围墙开了一个缺口,沿着斜坡而下,一条大理石条石铺砌的阶梯,代替了已经破损的青砖台阶,拾级而上,刚好是45级。阶梯两边,日本人捐建的鉴真药草苑依然绽放,墙上有鉴真药草苑功德碑,刻着一串日本友人的名字。
扬州装饰网了解到,2002年3月,日本岐阜市第五回鉴真足迹访华团30名团员,手捧国宝日本江户时代(距今200多年)珍贵的黄芽木鉴真坐像,来大明寺开光,客人们与大明寺僧一起,在大明寺的才花苑种下了樱花和药草。这些药草,正是鉴真大和尚当年从中国带到日本的药草。如今,大明寺才花苑已成了“百草园”,3000平方米的苑内,种植有70多种药草,其中人们熟悉的有当归、川穹等。
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,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1200周年,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,于1973年建成的。1922年,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竖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碑。纪念堂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,由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,共包括碑亭、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,总面积达700平方米。
贴水而建洋溢唐风
梁柱选用保存多年木材
拾级而下,便是正在兴建的功德碑廊。重建大明寺功德碑廊长达52米,高达6.7米,进深3.6米,比颐和园的长廊进深还宽,加之位于整个寺庙的中轴线上,为大明寺新添一景。
扬州装饰网了解到,工地上,工人们正在上梁,一根根粗壮的木材拔地而起,44根廊柱就像森林一样分布两边,看上去蔚为壮观。工人师傅表示,功德碑廊采用的木材都是上乘的花旗松和杉木,年轮有的达到了百年,立柱直径近一尺,这些木头都是从深山老林里寻得后,再沉入水中保存多年,此次取出晾干后用作梁柱,堪当重任。
古建专家戴有德认为,这座长廊贴水而建,又紧临梁思成设计的鉴真纪念堂和日本人捐建的药草苑,可谓得天独厚。这是一座仿唐木构架的碑廊,屋面筒瓦,整个建筑由两个四方亭、一个门亭和两边对称的走廊组成,功德碑位于廊中间,除了框架结构的亭子由混凝土构建,其余的廊、门亭、屋顶全是木结构的,形式非常独特,更重要的是其斗拱都是按照唐宋五铺作和四铺作法式营造,屋面用的亚光琉璃瓦,屋脊和屋面灰色基调与不远处的戒台相同,浑然一体,真是“唐风洋溢”。
扬州装饰网了解到,在大明寺西花园,曾经有块著名的《赈荒功德碑》。乾隆元年(1736),扬州巨富光禄寺少卿汪应庚购地数十亩扩建芳圃,并重建平山堂。乾隆五年(1740),两淮灾荒,汪少卿又独力捐赈,救活几十万饥民,汪应庚美名传至朝廷,高宗尊呼“大勋卿”,乡民立汪应庚《赈荒功德碑》,惜今无存。